【红电守心·明德坊】电气工程学院红色主题教育活动顺利完成

作者: 时间:2025-11-12 点击数:

11月7日上午,电气工程学院组织研究生会、学生会、志愿者站、新时代先锋连等团学组织学生干部以及电研第一、第五党支部党员开展“育五优人才·铸红电骨干”红色主题教育活动,赴吉林市劳工纪念馆参观。学院学办主任陈恒阳、相关学生组织指导教师以及部分辅导员老师参加活动。

观史:忆先辈壮举

吉林市劳工纪念馆,即原丰满“万人坑”遗址,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场馆。位于吉林市丰满区江南乡孟家村五社,始建于1963年,反映了修建丰满水电站时中国劳工所遭受的种种苦难与抗争,是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历史、缅怀罹难劳工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。在讲解员引导下,同学们驻足凝视工棚遗迹与历史展品,感受那段山河破碎、同胞蒙难的峥嵘岁月,体悟劳工先辈在绝境中不屈的抗争精神与坚韧的民族气节,更深刻认识到和平的珍贵与青年一代传承历史、守护家国的责任担当。

追思:筑爱国之基

此次活动过后,同学们纷纷发表感悟,立志做让党和人民放心的强国一代,以“勤奋 严谨 求实 创新”的校训,书写新时代“红电文化”青春篇章!

01  张明睿参观感悟

2025 年 11 月 7 日,作为研究生学生会成员,我参观了吉林市劳工纪念馆,内心久久无法平静。这座展馆为纪念修建丰满水电站时遇难的中国劳工而建,清晰记录了 1937 至 1945 年间,数以万计劳工遭受日本侵略者压迫奴役的血泪史。

参与修建丰满水电站的劳工们衣不蔽体、食不果腹,日伪军的殴打虐待更是常态,重伤致死屡见不鲜。馆内陈列的狼牙棒、劳工锤上,斑斑血迹依旧触目惊心,印证着侵略者的累累罪行。大量劳工在修建过程中惨死,形成了沉重的丰满 “万人坑”遗址。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罄竹难书,这段历史不容忘却。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当铭记苦难、砥砺前行,以自强之力守护和平,让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。

02  蔡馨慧参观感悟

走进吉林市劳工纪念馆,凝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。日军侵略的残酷真相、劳工先辈的苦难遭遇,让我深切体会到山河破碎的沉痛,更被先辈们绝境中不屈的抗争精神深深震撼。那段山河破碎、同胞蒙难的岁月,虽已远去,却在我们心中刻下深深烙印。

我们生在和平年代,更应铭记历史、不忘来路。此次红色教育,是一次精神的洗礼,更是一次初心的叩问。今后,我将把这份爱国情怀转化为奋进动力,恪守“勤奋、严谨、求实、创新”的作风,深耕专业知识,锤炼服务本领,以“红电骨干”的担当传承红色基因,用青春行动书写强国篇章,不负先辈热血与时代重托。

03  姜嘉薇参观感悟

站在劳工纪念馆这片沉痛的土地上,作为电气学子的我,心情格外复杂。眼前,是当年为建设丰满水电站而蒙难的同胞遗骸。惨痛的历史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。当年,先辈们是在刺刀与奴役下,用血肉之躯筑起大坝。那段被奴役的历史深深刺痛了我,也更让我懂得了,我们今天所学的每一个知识,所追求的每一度光明,都承载着不能忘却的记忆。

作为“红电”精神的传承者,这次参观让我对“勤奋、严谨、求实、创新”的校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它不仅是治学的要求,更是一种历史的嘱托。我们将铭记这段历史,化悲愤为力量,立志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,为建设强大祖国、守护万家灯火而奋斗,让先辈的牺牲见证一个光明而强盛的未来。

此次参观的深刻感悟,正转化为团学骨干们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。他们将以优良的作风为指引,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、把责任担当扛在肩头,在专业学习中精益求精,在团学工作中锐意进取,在社会实践中勇挑重担,以青春之我、奋斗之我书写新时代 “红电人” 昂扬向上、不负韶华的青春答卷!


编辑:杨 

初审:陈恒阳

复审:兰 

终审:杨 


Copyright©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. 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版权所有